(原標題:定了!義務教育階段學科類校外培訓,實行政府指導價)
義務教育階段線上和線下學科類校外培訓收費將實行政府指導價管理!
9月6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市場監管總局發布《關于加強義務教育階段學科類校外培訓收費監管的通知》(下稱《通知》),明確將實行政府指導價管理、科學制定收費標準、強化收費信息公開、加強收費行為監管。
根據教育部規定,在開展校外培訓時,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地理、數學、外語(英語、日語、俄語)、物理、化學、生物按照學科類進行管理。對涉及以上學科國家課程標準規定的學習內容進行的校外培訓,均列入學科類進行管理。
根據本次《通知》規定,在小學、初中階段的學科類校外培訓都將實行政府指導價管理,由政府制定基準收費標準和浮動幅度,收費標準將按線上線下不同班型、課程時長區分。同時,要求各地各部門嚴格核減校外培訓不合理成本,嚴厲查處虛假宣傳、價格欺詐。
校外培訓收費迎政府指導價
此外,中辦、國辦印發的《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即“雙減”意見)提出,要堅持校外培訓公益屬性,充分考慮其涉及重大民生的特點,將義務教育階段學科類校外培訓收費納入政府指導價管理,科學合理確定計價辦法,明確收費標準,堅決遏制過高收費和過度逐利行為。
《通知》提出,義務教育階段線上和線下學科類校外培訓收費屬于非營利性機構收費,依法實行政府指導價管理,由政府制定基準收費標準和浮動幅度,并按程序納入地方定價目錄。
在具體定價規則方面,《通知》明確,將按照屬地管理原則:
線下學科類校外培訓的基準收費標準和浮動幅度,由省級發展改革部門會同教育部門制定,或經省級人民政府授權由地級及以上人民政府制定。
線上學科類校外培訓的基準收費標準和浮動幅度,由培訓機構辦學許可審批地省級發展改革部門會同教育部門制定。
《通知》明確,各地制定的浮動幅度,上浮不得超過10%,下浮可不限。培訓機構在政府制定的基準收費標準和浮動幅度內,確定具體收費標準。
區分線上線下不同班型收費標準
在收費標準的制定方面,《通知》要求,各地要堅持學科類校外培訓公益屬性,充分考慮其涉及重大民生的特點,以有效減輕學生家庭教育支出負擔為目標,以平均培訓成本為基礎,統籌考慮當地經濟發展水平、學生家庭承受能力等因素,合理制定基準收費標準和浮動幅度。
《通知》明確,要區分線上和線下以及不同班型,分類制定標準課程時長的基準收費標準。其中,班型主要可分為10人以下、10-35人、35人以上三種類型。各地可根據實際情況,確定本地區具體的分類標準。
對于標準課程時長,《通知》規定線上為30分鐘,線下為45分鐘,實際時長不一樣的,按比例折算。要建立收費政策評估和動態調整機制,適時對收費標準進行調整完善。
此外,《通知》對培訓機構相關費用提出了具體要求:
培訓機構人員平均工資水平應正常合理,不得明顯高于統計部門公布的當地教育行業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
培訓場地租金和固定資產折舊費等,應當根據學科類校外培訓實際利用時長等因素,按合理方法和公允水平分攤核算。
宣傳費按不超過學科類校外培訓銷售收入的3%據實核算。
《通知》還要求,各地要根據相關規定,加強對培訓機構的學科類校外培訓成本調查,嚴格核減不合理成本。培訓成本包括培訓機構人員薪酬、培訓場地租金、宣傳費、研發費用、固定資產折舊費以及其他費用。
加強信息公開與收費行為監管
《通知》要求,培訓機構將招生簡章、收費標準、教師資質等資料,連同上一年度收入、成本、利潤以及關聯交易、政策執行等情況,于每年6月底前分別報送給當地教育、發展改革和市場監管部門。
《通知》提出了培訓機構在三個方面向社會公開的要求:
按照規定通過網站、收費場所、線上應用程序、公開媒體等途徑,將學科類校外培訓內容、培訓時長、收費標準、教師資質等信息提前向社會公開。
鼓勵各省級或市級教育部門采取集中公示的方式,將當地主要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的辦學類型、辦學規模、收費標準等信息向社會公開。
各地教育部門要加快制定學科類校外培訓內容質量、培訓進度、課時設置等標準規范,并向社會公開。
《通知》強調,各地要推動培訓機構嚴格履行合同義務,規范自身收費行為,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方式提高或變相提高政府制定的培訓收費標準,不得在培訓費外另行收取其他費用。
《通知》要求,各地市場監管、教育、發展改革等部門,要依法嚴厲查處超過政府指導價收費,采取分解收費項目、重復收費、擴大收費范圍、虛增培訓時長等方式變相提高收費標準,虛假宣傳,價格欺詐以及不按規定明碼標價等行為。對情節嚴重、性質惡劣的典型案例,要公開曝光。
校外培訓或向素質教育發力?
值得注意的是,《通知》的管控目標是“義務教育階段學科類校外培訓”,而非學科類培訓尚未受到影響。
平安證券指出,校外機構可參與學校課后服務:“課后服務不能滿足部分學生發展興趣特長等特殊需要的,可適當引進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參與課后服務”,主要圍繞素質類培養,包括體育、美術等,但是合作模式尚處于摸索階段,能否形成產業或者規模化運營有待觀察。同時,目前來看,面向學校做信息化系統是政策支持的,信息化的商業模式以政府集采為主,但是內容端做商業化變現有難度。
中金公司認為,根據國家政策指導要求,K12教培機構開始探索更多元化的非學歷培訓業務,主要布局方向包括素質教育、職業教育和教育信息化。K12教培機構將根據自身在教研以及教育科技方面的積累積極轉型,但素質教育、職業教育單一品類規模有限,需要形成多品類集合效應,而教育信息化渠道建立周期較慢,因而教培公司在人員調整、業務調整等方面仍面臨一定的挑戰。
本文是由陜西起重機廠家的小編為大家轉自于新華網,如有侵權歡迎聯系作者進行刪除!